工会活动|2020年“茶文化、茶礼仪”活动圆满结束

Body
10月份以来,中文系(珠海)分工会主办的 “茶文化,茶礼仪” 工会精品活动,于12月1日最后一期活动后圆满落下帷幕。
在讲授了宋代点茶法之后,活动分别以红茶、岩茶、普洱茶为主题继续开展,以茶会友,既烹茶品茗,也畅谈一二。此次系列活动的主讲人是福建农林茶学硕士、国家二级评茶师、国家二级茶艺技师王汭男老师。
一、从正山小种到秋日奶茶
10月23日,秋高气爽,凉风习习,直属部门工会活动第三期在海琴六号6楼A618教职工小家如期举行。
活动开始之前,中文系(珠海)陈彪副书记做了简短致辞,致辞中提到:“我们因茶聚会,因茶结缘”。而后,陈彪副书记向所有参加活动的老师表示诚挚的欢迎。
掌声中,王老师走上讲台。此时的教职工小屋早已茶香四溢,木桌上摆放着一盏盏沏好的“正山小种”——这一次,王老师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名扬海内外的中国红茶。

王老师重点介绍了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。正山小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所有红茶的鼻祖。正山小种在明末清初创制而成,此前中国人并没有饮红茶的习惯。种种机缘巧合下,福建武夷山的茶农尝试用“松柴”熏炒了沉积的茶叶,制作出了历史上第一批红茶。往后红茶又成功走出国门,成为风靡全世界的“Black Tea”。随后,王老师还详细介绍了正山小种的叶片形状、汤色香气、以及选购技巧等等。王老师也列举了近些年来受茶客喜爱的其他红茶品种,如广东本土名茶英红九号、安徽祁门红茶、湖南湘红、湖北宜红、四川川红等等。
随后便是此次活动的重头戏——调制奶茶。将炼乳奶昔和冲泡好的红茶按照1:1的比例相互兑换若干次,再按照个人口味加入适量方糖,一杯醇香浓郁的奶茶就出现了。观看过后,老师们跃跃欲试,也开始调配奶茶,制成后不忘相互品尝并点评一二,一时间小小的教职工之家内竟也热闹非凡。
欢声笑语中,红茶之香甜味醇弥留唇齿、走入人心。
二、岩骨花香·极品乌龙
11月13日,中文系(珠海)直属部门工会于海琴6号楼A618教职工小家如期举办“茶文化·茶礼仪”系列活动第四期。本期活动围绕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——“武夷岩茶”展开,详细介绍了大红袍、水仙、白瑞香和肉桂四个品种。
活动开始,现场的两位茶艺师为老师们冲泡好了水仙茶。水仙汤色橙黄、香如兰花、滋味醇厚回甘。王老师先邀请在座的老师们观察了桌面上的四只玻璃杯:汤色由浅至深,从金黄色到橙红色。王老师介绍到:这四杯茶都属于武夷岩茶,分别是白瑞香、水仙、肉桂、和大红袍。岩茶兼有红茶和绿茶的优点,且性温健胃,具“岩骨花香”之特征。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三:独特的生态环境、丰富的优良品种资源和传统的栽培制作工艺。

接下来,王老师让在座的老师们品尝了今天的第二个品种:白瑞香。相比水仙的甘冽清香,白瑞香显得更加细腻温润。与此同时,王老师展开了今日的有奖竞猜环节。王老师在白板上写下乾隆皇帝的一句诗:“就中武夷品最佳,气味清和兼骨鲠”,并提问诗中‘骨鲠’二字是何意。在老师们积极抢答后,王老师揭晓答案:这二字指的其实是岩茶的“岩韵”。所谓岩韵,就是滋味有特别的醇厚感、人说“水中有骨感”便是此意。有“岩韵”之茶饮后回甘快、余味长;喉韵明显;香气不论高低都持久浓厚、冷闻还幽香明显。
最后,王老师带领着大家品尝了今天的最后一个品种:肉桂。当茶艺师将沸水冲入盖碗时,教职工小家里立刻弥漫出一阵浓郁的烟熏之气。王老师向在座的老师解释道:这种烟熏之气正是源于岩茶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——焙火。 焙火轻重也会造成不同的风味,焙火轻者喝来感觉比较生,焙火重者喝来感觉比较熟。而肉桂正是岩茶中焙火最重的一个品种。
三、初冬品鉴普尔、共盼茶寮再聚
12月1日,中文系(珠海)迎来了直属部门工会系列活动的最后一期。
中文系(珠海)陈彪副书记在活动开始前致辞:“每一次的品茶,都是眼耳口鼻舌身意学习的契机,是身心合一的美妙旅程。在茶中见自身,见众生。”
这一次,王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普洱茶。普洱茶产自云南省的西双版纳、临沧、普洱等地区。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,可清饮,可混饮。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,香气高锐持久,香型独特,滋味浓醇,经久耐泡。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,普洱茶分为普洱茶(生茶)和普洱茶(熟茶)两种类型。普洱茶历史非常悠久,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,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就已经献茶给周武王,只不过那时还没有普洱茶这个名称。邦崴过渡型古茶树是古代濮人栽培驯化茶树遗留下来的活化石。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、减肥、抑菌助消化、暖胃、生津、止渴、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。可清胃生津、消食化痰、解酒解毒、利尿散寒,止咳化痰、降低血脂胆固醇。

片刻后,一盏新茶烹毕,在座的老师们纷纷饮茶品鉴。最后一期,教职工小家里老师们颇有感触,从茶具、茶叶,到工作生活,老师们因茶而聚,品茗畅谈,久久不愿离去。
一缕缕从茶盏间飘起的茶香书写下这月余的相聚相识,我们与茶作伴,共同书写更为清雅美妙的诗意生活。